ALK陽性肺癌必看:第二代靶向藥布加替尼全攻略
前言:當肺癌患者面對動輒年費超10萬的天價靶向藥時,布加替尼(Brigatinib) 的出現如同一道曙光——這款第二代ALK抑制劑,不僅以“入腦強效”成為腦轉移患者的攻堅利器(控制率達67%),更以“耐藥克星”的身份破解了第一代藥物(如克唑替尼)的治療困局。作為全球首個可同時抑制ALK、ROS1及EGFR三重突變的靶向藥,它為耐藥患者提供了關鍵的“生命續航”方案,讓“不可承受之重”的肺癌治療,多了一份精準抗擊的希望。
一、明確代際定位:第二代ALK抑制劑
布加替尼(Brigatinib)是第二代ALK靶向藥,專用于治療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。它的誕生解決了第一代藥物(如克唑替尼)的耐藥問題,尤其對腦轉移患者效果顯著。
命名邏輯:靶向藥代際按研發時間和作用機制劃分,第二代藥物能抑制更多耐藥突變。
核心優勢:相比第一代,布加替尼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更強,直接打擊腦部轉移灶。
劃重點:
第一代代表:克唑替尼(2011年上市);
第二代代表:布加替尼(2017年獲批)。
二、療效對比:為何被稱為“耐藥救星”
臨床研究顯示,布加替尼的療效全面超越第一代藥物:
生存期翻倍:
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24個月,而克唑替尼僅9.2個月。
腦轉移控制率78%:
對腦轉移患者客觀緩解率78%,克唑替尼僅29%。
克服常見耐藥突變:
如L1196M、G1202R等,為克唑替尼耐藥患者提供新選擇。
三、特殊價值:對抗“第四代突變”
研究發現,布加替尼還能抑制部分EGFR三重突變(如C797S/T790M/del19),在奧希替尼(第三代EGFR靶向藥)耐藥后仍可能起效710,這一特性罕見見于其他ALK藥物。
四、適用人群與用藥方案
適合患者:
ALK陽性肺癌患者(需基因檢測確認);
克唑替尼治療后進展或腦轉移者。
劑量指南:
初始90mg/日,7天后無副作用可增至180mg/日,需嚴格遵醫囑調整。
五、價格與可及性:仿制藥降低門檻
國內原研藥:未進醫保,年費用超10萬元;
主流仿制藥(參考2025年價格):
老撾版90mg×30片,約400元
印度卡布寧140mg×30片,約4600元
購買注意:通過跨境正規機構(如海外代購網)避免假藥風險。
結語:作為第二代ALK抑制劑,布加替尼不僅大幅延長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,更以“入腦強效”的特點成為腦轉移患者的利器。盡管原研藥價格高昂,但孟加拉、印度仿制藥的出現讓更多患者能用上這款“耐藥克星”。